最近关于华为芯片断供的消息不断,引起了很多国人的关注。
相关评论中,看到了这么一种观点:
“既然其他企业不能给华为供应芯片,能不能用中芯国际的国产14nm工艺,继续生产麒麟710A,帮华为度过难关?”
看罢,万千思绪涌上心头,我连忙在抽屉底翻出我的荣耀Play3。
是啊?只靠14nm到底行不行呢?
说干就干,放下我的旗舰机。装好常用APP,导入数据。
把荣耀Play3当作主力机,就这么用了一周。
日常,不算爽快但能用
闲话少谈,直接上干货。日常APP主要就是对付几个大“毒瘤”。
也许你对它们很不爽,但也的确干不掉它们,对不?
以微博为例,日常滑动信息流。大致上是流畅的。
注意,这里说的流畅不是骁龙865+120Hz高刷屏那种丝般顺滑。
在Play3上,肉眼可见的掉帧、轻微卡顿是经常出现的。但不至于严重到令人烦躁。
反映在帧率上也是如此。连续滑动微博5分钟,出现卡顿7次。
缓慢滑动基本可以保持在55帧上下浮动。滑快了就容易掉到40帧左右。
把Play3当主力机使用的体验,倒让我挺佩服华为的优化。
像是扫码、网购这些常见场景里,卡顿都控制在了可忍受的范围内。
在极度紧缺的理论性能下,做出这样的效果。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。
另外,麒麟710在有限的性能下,发挥出了不错的流畅度。原因之一是它的720P屏幕。
低分辨率可以降低运算压力。牺牲显示精度换取流畅度,值不值得就见仁见智了。
娱乐,游戏可否一战?
日常使用基本没问题,那么娱乐呢?
手机上常见的娱乐,无非是音乐、视频和游戏三种形式。音乐、视频都是很轻松的任务,无需多讲。
对芯片压力比较大的,还是游戏。而国内的国民手游,无非就是王者、吃鸡两大件。
好消息是:在《王者荣耀》里,麒麟710可以保持60帧满帧。卡顿概率极低,不影响你称霸王者峡谷。
但坏消息是,要达成满帧60帧,你必须把所有的画质选项都调到最低。用画质换流畅度,也还说得过去。
但在《和平精英》里,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。即使把所有画质都调到最低、关闭抗锯齿。
游戏也没法稳定在60帧上,4分钟开始严重掉帧。到最后只能维持在3、40帧左右。已经严重影响游玩了。
小结:两大国民手游,一个降低画质仍可一战,另一个彻底没戏。
网络?跟5G说再见吧!
换到荣耀Play3的这段时间,还有一个小小的变化:
状态栏上的信号图标,变回了4G。
由于5G通讯的运算量提高,功耗和发热量也会随之增加。因而5G终端芯片对工艺制程有一定的要求。
目前,已商用5G芯片中工艺最落后的是高通X50,使用10nm制程。
当前主流5G芯片使用7nm,但功耗还是不够理想。也许要进入5nm时代后,5G芯片的功耗问题才能彻底解决。
如果工艺回退到14nm,手机端的5G铁定是没戏了。这个问题可大可小。
一方面,目前5G在手机端的用途还非常有限。4G再撑一会问题不大。
但另一方面,随着未来5G发展,相关应用完善起来后。
等到那时候,还拿4G芯片跟对手的5G去比,就是卵击石了。
总结:由奢入俭难
放下手中的旗舰机,捡起麒麟710的这个一周里。
“由奢入俭难”这五个字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。
好比把大街上所有星级酒店、高档料理,甚至炸鸡汉堡,统统换成沙县小吃。
生活品质会直线下降,但基本的温饱还是能满足的。
麒麟710虽然说不上多强,但是基本的通讯、支付、上网他都能做。
基本的信息化功能它都能实现。在特殊时期下,可堪一用。
最后和大家“坦白”一点。
我手上这台荣耀Play3,用的其实是台积电12nm工艺的“麒麟710F”
相比中芯国际的麒麟710A,频率高10%。两者跑分相差5%左右。
中芯国际的麒麟710A,比上面展示的性能,还会略差一丁点。
未来会是怎样?我不知道。你觉得呢?